蚌埠学院学报
主办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国际刊号:2095-297X
国内刊号:34-1321/Z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22757 人次
 
    本刊论文
通过续写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内容摘要:在《考试大纲》中“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修辞手法的正确应用”“仿写、续写、变换句式”是作为一个个“考点”出现,在高考试卷中所有涉及语言表达的试题,都必须符合以上语言表达的要求。可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或是突击一下就可实现,它需要的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我借助于《长亭送别》这个背景,以续写作品结局为依托,仿照元曲的曲词格式布置一个课后练习,同时通过以作业讲评的方式来谈谈如何“瞻前顾后”地进行续写,把这一语言表达的知识点给巩固起来。

  关键词:续写 语言表达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而且在《考试大纲》中“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修辞手法的正确应用”“仿写、续写、变换句式”也是作为一个个“考点”出现,在高考试卷中所有涉及语言表达的试题(包括所有主观题,特别是写作题),都必须符合以上语言表达的要求。可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或是突击一下就可实现,它需要的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所以我注重在平时地教学中适时地渗透,在不知不觉当中促成质的飞跃。这次我就借助于《长亭送别》这个背景,以续写作品结局为依托,仿照元曲的曲词格式布置一个课后练习,同时通过以作业讲评的方式来谈谈如何“瞻前顾后”地进行续写,把这一语言表达的知识点给巩固起来。
  【回顾】:
  在上节课的课堂内容中,我就对【端正好】这一曲词进行了赏析讲解,把意象选择、意境特点以及人物情感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提点,其中句子当中修辞、逻辑等方面也进行了点拨。然后布置了一个续写的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像,假如来年春天仍在十里长亭:
  ①生金榜题名,衣锦还乡,崔莺莺长亭相迎…
  ②生名落孙山,落魄而还,崔莺莺长亭相迎…
  ③张生一去不返,杳无音信,崔莺莺长亭思盼…
  根据以上三种背景选择其一,仿照[端正好]续写对应结局,注意体会崔莺莺的心境,不注重词曲格律,强调情境交融的抒情意境。
  [说明]:在平时教育中,我们总是会听到“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这些说法,从这次作业受欢迎程度来看,终于也让我体会了一回;同时也让我认识到:“包装”是多么的重要,因为平时试卷当中的语用题,学生回答都是惜字如金,能少写就少写,有些甚至是空白。
  【教学过程】展示
  1.假如来年春天仍在十里长亭:
  ①张生金榜题名,衣锦还乡,崔莺莺长亭相迎…
  生1:绿柳梢,玩童戏,春风渡,万物复苏。郎起竹马翩翩来,靥似花儿开。
  生2:绿杨堤,香石径,红枝头,蜂蝶乱舞。青山暗传马啼叩,欲见却先羞。
  (PPT呈现)
  师:这是第一类结局的续写,我们班里的同学都很有爱,接近一半的同学都在续写这个甜美结局。老师从中挑选了两句,请同学们来找茬。
  生1:我感觉写得都比我好。景的描写符合春天季节的特点,后半句也体现出崔莺莺的喜悦之情,没有错误的地方。
  生2:这个“蜂蝶乱舞”的“乱”字用得不好,让我想到“群魔乱舞”,缺少画面的美感。
  师:“两虎相斗,必有一伤”,我们把这两句比较起来看看,孰高孰低?
  [说明]倾听,是一种积极的对话方式,但同时课堂中教师也是学生的引导者,所以适时的点拨也是非常关键,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生3:对比看来,我觉得景的描写生2的写得细腻,生1的相对笼统。
  师:对,这就是仔细比较的成果了,我们的思考往深度方向发展了。这是两者之间的差别,那么效果上呢?我们可以试着修改一下。
  [说明]及时的肯定与鼓励,一定是增加学生们积极性的妙招。
  生4:特写镜头化的描写可以把外部季节的特征更凸显出来,也把画中人的情绪更具体地外化出来,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嘛。我把它修改成:绿柳梢,红花蕊,燕呢喃,彩蝶纷飞。(教师再及时肯定,表扬)
  生5:前一位同学改得真好,我就改不出。我关注的是后半句,我更喜欢生2的表述,因为他仅仅借助一个“暗传”一个“先羞”两个词语,把一个思妇的急迫雀跃情绪与一个大家闺秀的害羞情状给很好的表现出来了,更符合人物当时的矛盾心理。而生1的,只表达出等到情郎归来的喜悦。
  师:我们这位同学没把“茬”找出来,把人家的闪光点给找出来了。特别在分析的时候,有理有据,紧抓关键词语分析的头头是道。我都没话好说了(大家笑)。只能总结一下:取景要细腻化,关键词语要推敲。
  [说明]学生都是一个一个零散的兵,而老师是整堂课上的将领。因此教师要把课堂上零散的知识点给及时总结,对于课堂上不期然碰撞出的闪光点要及时巩固下来。
  2.假如来年春天仍在十里长亭:
  ②张生名落孙山,落魄而还,崔莺莺长亭相迎…
  生:十里亭,雁归来,杨柳依,晓风残月。几回魂梦与君同,盼君快归来。
  师:穿芳径,过画桥,见长亭,垂杨袅袅。人道花开又易谢,且把人儿慰。
  (ppt呈现)
  师:对这一结局的续写,同学们选择的很少。的确,女主人公既有等来了张生的开心,但这开心中又有对能否“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婚姻担忧,这样的矛盾情感如何通过景来恰到好处地体现出来呢,这是一个挑战。所以老师也写了一句,欢迎同学们来找茬。   生1:当然老师的写得好,特别是后半句。把花开花谢的自然状态与人生两难全的遭遇进行对应,把金榜未题名的遗憾与张生归来的喜悦之情给很完美的表现出来了。(大家掩嘴笑)
  师:听了你的评价,我都要飞上天了,特别是你说“当然老师写得好”中的“当然”和后面“完美”这两个词。(大家笑出声来)姐,不是个传说,不要那么崇拜姐啊!(哄堂大笑)
  [说明]课堂教学是教师通过语言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加入一些时下流行的网络语言也是调动课堂气氛的不错方法,同时也能达到引导学生换个思路思考的目的。
  生2:我觉得写景方面我们同学那句好。有“归”的“雁”,有“依”的“柳”,给人你侬我侬的甜蜜感受,又有“晓风”的清冷之感与昨晚“月”的孤独形象,淡淡的甜味夹杂着丝丝的苦涩,是莺莺矛盾心理的写照。
  生3:我还是觉得老师的好。同学写的“几回魂梦与君同,盼君快归来”这句不是没等来张生啊,那不是更符合第三种结局。
  师:太好了,我们同学现在分析的越来越到位了。续写中对人物情感态度的表达要明确、要分明,不能藕断丝连、模棱两可。接下来我们来找第三幅画面中的茬。
  3.假如来年春天仍在十里长亭:
  ③张生一去不返,杳无音信,崔莺莺长亭思盼…
  生1:落叶飞,芳草萋,夕阳斜,车马来往。君今离别数几载,可知佳人待?
  生2:梧桐树,三更雨,相思泪,莫道离情。繁华可曾乱君心?忘却归家意。
  (PPT呈现)
  生1:第一句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色,季节错了。后面以问句形式表达,把莺莺的埋怨给传达出来了。
  生2:我觉得像莺莺这个相国府的大小姐,这样直接的埋怨是不会的。
  [说明]暂缓评价,迎合学生不服输的个性,让他们内部先进行智慧的角逐,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动脑潜力。
  生3:我同意生2的说法,所以我觉得第二句续写的好。生二的曲词,塑造的是一个被相思折磨无法入眠,只能苦等长亭,静听雨声的哀怨女子形象。这样的形象应该更符合大家闺秀的形象。
  生4:生2的续写后面一问一答的内容,与整个故事情节相呼应,让人不禁感慨,是否莺莺就要应验“停妻再娶妻”的预言。
  师:是的,续写要充分利用文章原有的内容,按照作者原本的思路去进行。大家考虑的越来越全面了。
  [说明]课堂是一场智慧碰撞的活动,很多火花就是在不经意间迸发出来。课堂的生成永远是超乎我们的预设,学生的能力有时超乎我们的预估,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他们创设比拼的舞台,激发他们的潜在能力。
  三.课堂总结
  续写句子涉及语法、修辞、逻辑等诸多方面,考察学生对信息的筛选、整合和根据已有信息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做这类试题,要能联系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的上下文和语体特点等内部语境,以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的对象、场合、目的等外部环境(即语言交际情景)作为切入点,运用发散思维进行合理的续写。
  [说明]课堂起于“找茬”活动,那么课堂结束也结于这一活动,保持课堂的一个完整性。虽然“找茬”活动仅仅是一个容器,过程中闪现的知识点是关键,可形式也可助推对内容的接受程度,所以寓教于乐,何乐而不为呢?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趋向多元化,教师不仅仅是课程标准的执行者和实施者,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是课程设计的参与者,所以教师要考虑:选择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来实现这一目标?选择什么样的检测手段来检验教学效果?我们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去“有意”搭建这个平台,让学生“无意”去拾获知识,真正实现“润物细无声”。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蚌埠学院学报》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蚌埠学院学报》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